天津纺织科技

服装设计

  • 基于手工编织工艺的旗袍创新设计研究

    贾瑞星;高子期;

    旗袍作为衣袍数千年传承演变的产物之一,虽不再是初期极为繁缛的风格,但依然在细节处追求完美。文中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探索手工编织工艺在旗袍中的创新应用路径,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直观了解消费者对手工编织运用于旗袍设计的看法及需求,力图打破传统旗袍观念的束缚,并对旗袍的各部位进行设计,实现对旗袍的创新演绎。不仅能发扬中国传统技艺,同时也解决了现代设计如何将传统技艺推陈出新从而设计出符合现代人消费诉求、情感诉求等问题。

    2022年02期 No.24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阅读次数:2 ]
  • 城市户外运动服装设计现状及要素分析

    梁盈春;

    后疫情时代下,人们对于城市内短途户外运动的需求逐渐增多,2020年国际流行趋势网站WGSN率先提出城市户外运动服装这种新的服装种类。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国内市场关于城市户外运动服装发展的欠缺点,并通过大量资料收集、案例分析,提出针对后疫情时代下,城市户外运动服装设计的要点,利用服装设计软件Style 3D进行服装设计模拟,为城市户外服装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设计思路。

    2022年02期 No.248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K]
    [阅读次数:0 ]
  • 虎头帽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蔡静;林燕萍;王晨露;

    文中以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服饰的虎头帽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阅览、实物探查等研究方法,综合分析虎头帽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结合国内外时装秀的相关案例,从虎头帽的色彩搭配、装饰图案、面料材质3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分析,研究其所蕴含的审美观念和社会属性等精神层面的人文价值与设计价值。结合当代服装流行趋势发展,将传统虎头帽元素转换成现代服饰设计语言,以达到传承民族文化、实现设计创新的双重目的,也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虎头帽在服装设计中潜在的应用价值和它所涵盖的民族文化内涵。

    2022年02期 No.248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阅读次数:1 ]
  • 未来主义风格服装设计探析与创新

    王洁;张英姿;

    未来主义风格服装的设计不仅满足人们对于服装审美性和功能性的需求,而且融合了现代新科技材料和新技术,反映出社会的进步。文中总结出未来主义服装风格的3种特征,即科技感、永恒性和多元化,然后根据未来主义风格所呈现的特征进行服装创新设计,体现未来主义风格服装的设计思路与表达重点,为此类服装创新设计拓宽设计思路。

    2022年02期 No.248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阅读次数:2 ]

服装工程

  • 针织服装衣领结构设计及工艺

    毛恩迪;

    文中以衣领为研究对象,介绍针织服装衣领造型设计、衣领内部结构设计及工艺技术等要点。通过对衣领造型的分类比较、总结分析等,归纳衣领风格。通过研究针织服装衣领内部结构及工艺特征,总结针织服装衣领内部结构设计要点,分析衣领结构设计对服装廓型的影响及作用。探索针织服装衣领工艺处理手法,了解面料与工艺之间关系及对针织服装整体风格的影响。

    2022年02期 No.248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阅读次数:0 ]
  • 基于视障人士特征的服装设计研究

    张亚男;刘驰;

    市面上针对视障人士的无障碍产品、交互设计虽然已经达到一定标准,但是在服装领域涉足尚浅,缺乏相关实践案例。为探究视障人群对于服装的需求特点,文中用访谈的形式以视障人士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作为切入口,从服装款式、色彩等方面分析适合他们的服装,满足视障人群的心理情感需求和对美与时尚的追求。为以后服装设计师的设计和创新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使人们关注了解这个群体,使视障人士生活更加便捷,轻松享受生活的美好。

    2022年02期 No.248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阅读次数:0 ]
  • 基于CLO 3D的针织卫衣虚拟制作与创新设计

    成真;潘海音;徐滋悦;姜艺琳;

    文中以虚拟针织卫衣的制作为切入点,在对其定义、设计原理与款式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利用CLO 3D软件进行设计创新。参考已有的卫衣制作工艺,详细介绍运用虚拟软件实现快速出款、创新面料设计、立体配饰创新设计,并基于软件现有功能探索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应用空间。同时指出当前模块化设计方法的缺陷与解决办法,也为其他类型裁剪针织服装的虚拟设计与创新提供参考。

    2022年02期 No.248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阅读次数:0 ]

标准检测

  • 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新标准解读

    胡海蓉;滕越;

    文中对新版羽绒服装标准实施说明、适用范围及术语定义做出具体解释和说明。通过对20家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固定配比盲样得到的试验数据,进一步分析绒子含量并给出企业明确的标注建议。通过随机选取24个样品,分别对标3个常用蓬松度测试方法,给出详细的对比和分析,得出新版羽绒服装标准蓬松度还原效果最佳的结论。文中通过比较新旧标准防钻绒测试的考核要求并给出钻绒风险提示;通过对羽绒原料APEO的检测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洗涤剂提出了替代品的建议。

    2022年02期 No.248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阅读次数:0 ]
  • 纺织品和皮革制品中有机锡标准分析

    刘凯祥;黄宗雄;

    有机锡在纺织品和皮革制品中经常用作抗菌剂,是用途最广泛的有机金属化合物之一。但是有机锡同时具有多种毒性,对机体的神经遗传等造成伤害,因此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文中对纺织品和皮革中有机锡的检测标准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存在检测方法复杂、成本高、有机锡种类覆盖面不够广等问题。为纺织和皮革制品出口企业的顺利出口,有机锡化合物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指出大力发展先进检测技术,进一步完善国内相关标准和法规。

    2022年02期 No.248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阅读次数:7 ]
  • 吸湿速干性新旧标准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王伶俐;白琼琼;常生;王利莎;

    动态水分传递法测定纺织品吸湿速干性有新旧两个标准,GB/T 21655.2—2019《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2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和GB/T 21655.2—2009《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2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新标准较旧标准改动较大。为研究两个标准检测结果的区别,文中使用动态水分传递法对20块样品进行了测试,然后使用新旧标准中的两个指标分别进行判定,最后对判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动态水分传递法的吸湿速干性能或吸湿排汗性能按照新版标准测试和判定后,样品的检测合格率明显提高。

    2022年02期 No.248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阅读次数:1 ]
  • 贴衬织物拼接互染沾色能力探讨

    黄晓东;曾思敏;李业赞;余银飞;

    文中通过解读GB/T 31127—2014《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拼接互染色牢度》洗涤法(A法),采用8种不同成分的单纤维贴衬织物作为浅色拼接面料进行试验,分析并讨论不同单纤维贴衬织物之间的沾色差异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以期对企业的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有利于企业对该项色牢度指标的质量控制。

    2022年02期 No.248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阅读次数:0 ]

纺织材料

  • 不同隔距块对集聚纺纱质量的影响

    王莉;王娟;李国锋;

    文中分析了隔距块的应用原理和特点,在集聚纺细纱机上改变不同隔距块进行18.2 tex精梳纱纺纱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压力棒隔距块,集聚纱质量指标和成纱强力显著提升,但毛羽指数变化不大;不同压力棒隔距块对成纱强力和毛羽指数影响较小;同等条件下,压力棒隔距块越小,成纱质量越好。在生产中,应加强压力棒隔距块管理,根据成纱指标的要求和车间实际生产情况进行选取。

    2022年02期 No.248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阅读次数:0 ]
  • 构筑超疏水表面微纳米粒子形态的研究

    杨晓琴;刘行燕;梁然然;邢红立;

    普通表面经构建微纳米级粗糙结构和低表面能修饰后,可获得超疏水表面。文中主要阐述形成表面微观粗糙结构粒子的几何形貌,包括球体、棒状、簇状、复合状以及其他形状,介绍超疏水表面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并指出在构筑超疏水表面微纳米粒子形态未来的研究方向,无须进行低表面能修饰即可实现超疏水状态的效果、超疏水理论的深入研究、解决表面微观结构脆弱等问题。

    2022年02期 No.248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4K]
    [阅读次数:1 ]

纺织工程

  • 电子工业用抗静电面料的设计开发

    赵筛喜;

    为了满足电子工业生产中的抗静电要求,文中在分析抗静电方法、抗静电工作机理及电子工业对抗静电工作服要求的基础上,选择嵌织法抗静电面料设计方法,设计了一款抗静电面料,经纺制加工生产了3种小样,分析3种小样抗静电检测结果,优选出合理的参数。结果表明,静电纱间距是影响抗静电效果的重要参数,间距为1.2 cm抗静电服的抗静电效果符合国标A级标准,在实际使用中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2022年02期 No.248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阅读次数:15 ]
  • 手套机前顶杆、前活络三角驱动机构研究

    唐彪;

    分析现有针织手套及手套机的顶杆驱动机构、编织三角机构等存在的不足,并详细阐述前顶杆驱动机构及前活络三角驱动机构的结构,前顶杆驱动机构的封口-半针凸轮、密度凸轮,以及相关顶杆、顶杆座等主要结构,磁钢与密度凸轮、磁感应开关之间的设置关系等;前活络三角驱动机构的封口-半针传动脚、密度传动脚、转动板、三角座以及三角底板等主要结构,与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分析机构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专利的申请,与机构相关的手套机已试制成功,并畅销国内外。

    2022年02期 No.248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4K]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